在俄乌冲突、伊以冲突和印巴冲突中,所有参战方都广泛运用了无人机,这给对方的防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无人机因其低廉的成本和大量使用的特点,在现代战争中展现了强大的作战优势。尤其是在俄乌冲突期间,乌克兰在6月1日出动了117架无人机,对俄罗斯的莫斯科州等5个州的5座军用机场展开了代号“蛛网”的集群打击行动。乌克兰声称,这次攻击摧毁了包括图-16、图-95MS、图-22M3以及A-50预警机在内的41架战机,再次证明了无人机在现代战场上的巨大威力。无人机由于具备低、慢、小的特性,让现有的防空系统很难有效应对。因此,激光反无人机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目前,许多国家都已经在研发激光反无人机系统。美国的“光学眩目和监视系统”便是其中一种典型的激光系统。2024年,美国海军在“普雷布尔”号驱逐舰上进行测试,该系统的最大功率可达150千瓦,在5公里的范围内,可以有效烧穿小型无人机。然而,美国的一份内部评估报告指出,尽管该系统的技术性能强大,但其拦截时速超过300公里的无人机的成功率仅为68%。此外,美国还有一款叫做“蝗虫”的反无人机系统,功率为26千瓦,射程约为3000至5000米。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安装在“斯特瑞克”装甲车上,便于快速部署和移动作战。
展开剩余75%以色列的“穹顶”激光反无人机系统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其功率达到50千瓦,能够探测并拦截0.002平方米的小型目标,如重约2到22公斤的无人机。该系统的强大之处在于其内建的电子干扰功能,可以切断无人机的数据链,而高能激光的射程则可达到2.5公里,使其在战场上具备了高效的打击能力。
在这场激光对抗无人机的竞赛中,中国的激光反无人机技术逐渐崭露头角。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寂静狩猎”系统早在2022年便已出口至沙特。这一系统的激光器标准输出功率为30千瓦,最大射程可达4000米。其在800米内能够击穿5层2毫米厚的钢板,甚至可以在1000米的距离内击穿5毫米厚的钢板。在实战中,这一系统已成功击落了至少13架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展现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优势。
近期,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也首次公开了其新型大型车载激光防空武器的试射画面,这一系统很可能是OW5型激光防空系统。OW5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光纤激光系统、光电跟踪发射系统、搜索预警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储能与热管理系统等。该系统能够在微秒级时间内稳定照射目标,通过高能激光烧蚀无人机的关键部位,使其失控或直接爆炸。OW5家族包含了多种型号,包括OW-A10、A30、A50及A50A等,其输出功率分别为10千瓦、30千瓦、50千瓦等,主要用于打击“低小慢”的空中目标。OW-A50型激光防空系统的激光器可以连续照射3分钟,激光恢复时间仅为8秒,且在1000米内可以烧穿5毫米钢板,甚至能够对抗巡航导弹,成本低廉,每次射击的费用仅为几元人民币。
此外,由中国电科集团研制的“天盾”激光防空系统也非常值得关注。该系统采用了高频毫米波雷达和量子阱红外探测器,能够探测到微型目标,其探测距离在城市环境中可达8公里,在开阔地带可延伸至15公里。在一次国际防务展中,“天盾”成功拦截了21架无人机,命中率达到了100%,这无疑是激光反无人机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
今年5月下旬,俄罗斯军队也开始使用激光安防系统对抗无人机,在公开的画面中,激光武器成功击毁了500米外的一架FPV无人机。与传统的“铠甲”-S1、“道尔”-M1等防空系统相比,激光武器在拦截效率和成本控制上具有显著优势。这些激光系统的表现也证明了,激光反无人机技术正在成为全球军事领域的关键竞争力。
综上所述,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愈加突出,而激光反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也让各国的防空力量得以应对这一挑战。中国的激光反无人机技术已经与美国、以色列并肩,具备了世界一流水平,并有望在未来的战场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发布于:天津市一直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