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它,网友是这么说的:
▌ “经常排队等位,见缝插针的寻找一个位置。”
▌“第一次吃觉得惊喜,第二次觉得没那么神,第三次又再次爱上...”
▌“店里80%食客都是川渝人,每次去都被重庆话环绕。”
展开剩余88%在福田上梅林路边,有家经常排队的重庆面馆。大红色门头格外醒目,走进店内,是标准的“防空洞”装修:水泥刷的墙,墙上贴着重庆话标语。
小店24小时营业,虽然只有6张桌子,但生意火爆得很。每到饭点,老板就得在门口支起外摆桌椅。即使是没有空调的夏日,也依旧有不少人一边擦汗,一边酣畅淋漓的嗦上一碗。
“妹儿,坐嘛,吃点啥?”
老板苏哥,重庆永川人,手上麻利地做着面。店里有顾客来,他总操着一口“川普”,热情地招呼着。为了做好这碗重庆味道,他还专门去学习了一段时间。
从老家开店到深圳重头做,他都没改过配方,用他的话说:“我做面其实就是边做、边学、边涨技术,在重庆怎么做的,来这边也保持那样做。”
店里最特别的就是装面的盅盅——是不少重庆人儿时的记忆。苏哥麻利得很,经常一手抓着三、四个面盅飞速地调味,看到这场景,一下子把我带到了重庆的街边小店。
“我们店用的都是从老家寄的菜籽油,深圳买的不行,达不到我的要求。”
“店里就用碱水面,都是喊我们老乡定制的。“
苏哥跟我说,店里的原材料,能从老家买,就从老家买,肉菜是每天早上去菜市场新鲜采购的。只有保证原料的味对了,才能更好的还原重庆的味道。
ONE | 牛肉面
“你到外面吃牛肉面都觉得牛肉小嘛,我们家就切大点。”
店里的招牌是牛肉面,熟客到店里基本都要点上这一碗。店里的牛肉都是当天现炖,一天要烧上两锅。
牛肉面上桌就能闻到扑鼻的麻辣味,牛肉被炖得很嫩,搭配上劲道的碱水面,大口的嗦进嘴里,麻辣鲜香。我们这次选择了正常辣,同行的广东小伙伴们吃完后,基本都是满头大汗,嘴巴还残留着麻麻的感觉,吃不了太辣的小伙伴建议点微辣~
TWO | 肥肠面
店里的肥肠面是我的心中的Top1。肥肠被处理的很干净,没什么腥气。浸入汤汁后,吃起来软糯弹牙,还带着些汤底的红油香味。店里还有小料台,可以选择加入酸萝卜等一起吃,会更有味。
THREE | 豌杂面
店里的豌杂面也是不少人会选择的一款。与我以往吃的豌杂面有些不同,店里的豌豆酱没有完全被炖成泥,还能吃到些完整豌豆。拌匀后,每根面条都裹上些糊糊的豆泥和肉末,肥瘦相间的肉末煸得干香,整体味道咸香微麻。
FOUR | 炒腰花面
炒腰花面现点现炒,上桌就能感受到满满的锅气。腰花片的薄厚均匀,独有的腥气被处理的很干净,咬下去嫩的弹牙,份量很在线。
“我们家面我也不敢说地道,就是小时候我们在家怎么吃,我在重庆怎么学,我就做这个味道。”
“汤宽一点儿嘛,面起硬点儿嘛,都可以调整。”
店里面的味道,尽量还原重庆的味道,多菜、多面等意见都可以在点单的时候提,不够吃还能加面。
来吃面的大多都是川渝老乡,有些客人就算跨区也要跑来吃。苏哥还骄傲的跟我分享:“有位香港餐厅老板吃过后,问我能不能学,想把这份味道带到香港去。”
“我们店里比较小嘛,所以我们出餐快,客人都是吃了就走,一天下来能卖个500碗左右。”
“我没试过别人家的,别人做得好我有可能也做不出来,所以我就按自己技术做就行。”
缺点就是:店里的空间很小,服务基本靠客人自助,冷气也没那么充足。但是好在师傅们的手都很快,出餐不需要等多久,所以大多数人都是快吃快走。
发布于:广东省一直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